陕西儒家文化传播中心有限公司-官网
公司电话:0913-8125580
联系人:彭韩月
地址: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朝阳大街与民主路十字向南200米渭南秦腔剧团戏曲舞蹈传习中心二楼陕西儒家文化传播中心
网址:http://www.sxkzxt.com
发布时间:2018-01-09 浏览:1813次 字号:大 中 小
记忆里的千底层儿
“最爱穿的鞋是妈妈纳的千层底呀,站得稳哪走得正,踏踏实实闯天下。”一首老歌《中国娃》,道出了中国人对于千层底的难舍情怀。
手工纳鞋底是一种比较传统的鞋底制作工艺。像传统的千层底就是手工纳鞋底中一个典型代表。因鞋底用白布裱成袼褙,多层叠起纳制而成,取其形象得名。成品穿着舒适,轻便防滑,冬季保暖,夏季透气吸汗。
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,这些老手艺有的已经消失多年,有的正在消失,真可谓,时光荏苒!现在的都市人大概对纳鞋底这项手工活儿早已陌生,市面上卖的布鞋也大多是塑料底、牛筋底的,纯手工制作的布鞋底已经不多见了。
20世纪四五十年代前,手工纳鞋底还广泛流传于民间,一度是很多传统女性的看家本领。那个年代,大多数人所穿鞋子都是手工做的,家家都有几个孩子,生活都不富裕,小孩子穿鞋又费,有几家舍得经常买鞋穿呢!不少家庭都要自己手工做鞋子穿。家中有女儿的,从十几岁起就要学着纳鞋底,帮母亲给全家人做鞋子。
棉布填千层,麻线扎千针。纳鞋底是做布鞋的重要工序,鞋子结实与否首先要看鞋底做得好不好。将糊好的袼褙照鞋样刻好叠上几层,沿好边,就可以纳鞋底了。纳鞋底有直接拿在手中纳的,但比较费力,大多数人还是喜欢使用夹板辅助的,那样比较省力。
搬个小凳子坐下,将夹板放于两腿之间,将鞋底固定在夹板上,一手拿针锥,一手拿穿好线绳的针,来回穿梭,就可飞针走线地纳鞋底了!纳鞋底这活儿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,想要做好更难。
首先针脚要均匀,稀稀拉拉长短不齐,或密密麻麻挤成一团,都不好看。另外,纳时一定要将线收紧再勒一下,不然线绳松松地趴在鞋底上。纳鞋底的针脚一般都是呈十字形排列的,也有手巧的在鞋底中间纳上花卉图案或吉祥字形,会更好看。
几十年过去了,如今的人多是买鞋穿,即使在农村,也已很少能看到自己做鞋和坐在夹板后面纳鞋底的人了。手工做的布鞋偶尔还能看到,那是一些老太太们做的虎头鞋、童鞋,专供小孩子穿的。
有时从菜市场附近走过,看到门口卖童鞋的老人,孤独地守候着。
老一辈的人心灵手巧,在冬日的热炕上、夜里昏黄的煤油灯下,她们拿起手中的针线活儿,熟练地运针拉线,细心均匀的布好每一个针脚,一双双漂亮的手工千层底儿布鞋饱含着深切的爱意。每一个针脚都是一份用心,那个年代的爱不是嘴里说出来的,而是来自这些精心编织、缝制的物件无声地表达。
编辑/排版:刘英
上一篇: 小七带你读二十四孝(一) |
下一篇: 中国古老民间艺术——剪纸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