陕西儒家文化传播中心有限公司-官网
公司电话:0913-8125580
联系人:彭韩月
地址: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朝阳大街与民主路十字向南200米渭南秦腔剧团戏曲舞蹈传习中心二楼陕西儒家文化传播中心
网址:http://www.sxkzxt.com

缅怀古代先贤,传承儒家文化

您现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> 孔子学堂 >> 陕西孔子学堂 >> 详细内容

缅怀古代先贤,传承儒家文化

发布时间:2019-10-09  浏览:2394次  字号:  

  孔子是中国历史上首开私学的教育家,人称“弟子三千,贤人七十二”,他及其弟子把古代为贵族所垄断的礼仪和各种知识传播到民间,逐渐形成儒家学派。北宋以来,一直占据中国传统文化主导地位的儒学,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历史舞台上,在这个舞台上有很多负有盛名的大学问家,诸如周敦颐、张载、二程等,而司马光无疑是其中的著名代表。

司马光和孔子,孟子被称为“儒家三圣”。提起司马光的大名,可以说是无人不知,无人不晓。一部皇皇巨著《资治通鉴》使他名垂千古;一个历史故事,列入小学课本,使他家喻户晓、妇孺皆知。破瓮救友,剑刃巨蟒,天才少年智慧和果敢之光点燃了代代孩童思想火花;诵读诗书,警枕励志,访古探奇,赋诗题壁,风华少年聪敏好学的形象永远鲜活在人们的记忆中;诚信卖马,低调淡泊,伟大人物的气节感动多少后来人;崇尚节俭,反对奢靡,《训俭示康》《温公家范》,留给后世“家教”典范;位高权重,两袖清风,典地葬妻,坚不纳妾,人格力量享誉天下,怎能不千古流传?老去的是时光,不朽的是一部史学经典的光芒。司马温公祠正是祭祀这位伟大政治家、史学家、文学家的圣地;司马温公家范,是中国传统家庭道德教育的重要课本。


司马温公对物质享受看得很淡薄,对学问却无不精通。同时,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有法度,每一言行每一举动都符合礼节。缅怀古代先贤,崇尚儒家学说,弘扬传统文化,暑假期间,我们踏上了司马光故里夏县。
涑水淙淙,低吟浅唱,温公已逝,遗迹尚存。司马光墓区有涑水书院、余庆禅院、温公祠堂、神道碑楼、司马祖茔等部分。司马光是夏县涑水乡人,世称“涑水先生”。涑水书院,是司马光为家乡捐钱所建。如今,涑水书院设立了国学馆、活字印刷课堂、拓片体验厅、七步成诗台阶等,以启迪家长和孩子学习司马家风家规,了解宰相家教。走进涑水学院,身着宋朝服饰走进司马大讲堂,聆听国学老师的精彩讲解。千年以前,这里讲述过“剥胡桃”的故事,讲述过“恭敬兄长”的故事,讲述过“训俭示康”的故事,也许还上演过诫尺的故事……在这里,先生曾捧起经书,走上神圣讲坛,弟子们把“子曰诗云”的优美吟唱,声音回荡在北宋的天空。流光飞逝,岁月辗转,今天,千年之后的今天,我们又来到这里诵读《温公家范》、了解涑水书院的由来、习宋礼,听司马光生平事迹及其丰功伟绩,增智慧,学做人,感受古时的优良家风,滋生着着一片属于自己的故事。


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,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的一项重大发明。在涑水书院,还可以亲身体验活字印刷的全过程,从选字、排版、上墨、铺纸、印刷等工序,感受活字印刷的奥妙,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所创造的文明,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。

在这里,还可以体验古代投壶的乐趣。投壶是一种投掷箭矢所专用的容器。以壶代靶,用矢代箭,既是礼仪,又是游戏。接下来到了余庆禅院。余庆禅院是司马光祖坟香火院,供奉着如来佛、药师佛、阿弥陀佛三尊彩塑佛像和多尊侍女彩塑,并配有书院,是一个幽静的院落。




温公祠堂祭祀着司马光家四代五位亲人。中间端坐司马光父亲司马池,左侧为司马光,右侧是司马光兄司马旦,再两端则是司马光继子司马康以及司马旦之孙司马朴。名位牌上写着每个人物的简历,如父司马池,进士出身,曾任多地州官;兄司马旦,任职州县,有传《宋史》;子司马康是进士,也是司马光编纂《资治通鉴》的助手,负责检阅文字;司马朴曾任兵部侍郎——司马家族的确是一个非凡的家族。




温公祠堂正对面就是“杏花碑”亭。“杏花碑”即司马温公墓神道碑。据导游介绍:司马光辞世后,宋哲宗追封其温国公,御笔撰额“忠清粹德之碑”,命大文豪翰林学士苏轼撰写碑文。然而,由于政敌进谗构陷,宋哲宗追回封赠,神道碑被毁,深埋地下。碑额因是御篆,碑座也因其甚巨而得以幸存。斗转星移,时序变换。金王朝时,当地县令王庭直拜谒司马温公祠,见废墟处长一杏花树,高丈余,树冠如伞,枝繁叶茂,实为奇观。王县令联想前事,便命人掘挖,被杏树根团团保护的断碑才重见天日。王县令命人重修碑堂,将摹刻的“忠清粹德碑”镶嵌于堂内壁间。后人为了永远纪念这段不寻常的来历,便给此碑取了个雅名叫“杏花碑”,一直流传至今。这正是:千载功名任自流,桃花依旧笑春风。雄风浩气,高山仰止,这通神碑,承载着历史演变的见证,无论世界千变万化,人们对司马光的敬仰之情却愈加苍茫厚重。“为人诚实忠厚,做事光明磊落,为官清正廉洁。”低调、纯粹乃至清贫的一代名相,虽隔千年,依然焕发着圣洁的光芒。


通往墓地的路叫神道,过司马光墓牌坊,就到了司马家祖坟。司马光也曾多次在此祭扫。在洛阳时,他每次到这里扫墓,一定要经过他的兄长司马旦的家。司马旦年近八十,司马光侍奉他仍像严父一样,保护他像抚育婴儿一样。他的诚心是出自天性,天下的人都敬重他,相信他。如今,这里沿途石刻极富创意,像翻开的书,介绍司马光的一个个小故事,如婉拒宴请、典地葬妻、坚不纳妾、告客榜示和警枕等。茔地占面积约50亩,司马光本人及先祖均归葬于此,其祖父、伯父、叔父以及继子司马康墓前均有高大石碑,古冢垒垒,长满青草,伴以常青松柏,气象肃穆雄浑。


在司马光祠广场,温公已被雕铸成铜像,巍然屹立在祠前广场。广场中央树立着司马光的铜像。铜像总高6.8米,象征司马光享年68岁。其中铜像高4.9米,象征司马光一生从政49年;底座高1.9米,象征司马光编写《资治通鉴》呕心沥血19年。两边又有司马光砸缸的雕塑和他著《资治通鉴》的雕塑。驻足这位尘霜满鬓、瘦削清峻的老者塑像前,拍照留念,才余兴未尽地踏上回程……
上一篇: 疾风驱急雨,残暑扫除空
下一篇: 孔子与周礼文化
收缩
  • QQ咨询

  • 陕西儒家文化传播中心有限公司-官网
  • 电话咨询

  • 0913-812558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