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陕西儒家文化传播中心有限公司-官网
公司电话:0913-8125580
联系人:彭韩月
地址: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朝阳大街与民主路十字向南200米渭南秦腔剧团戏曲舞蹈传习中心二楼陕西儒家文化传播中心
网址:http://www.sxkzxt.com
发布时间:2018-04-02 浏览:716次 字号:大 中 小

缘何读书?
近日《中国诗词大会》第三季再度大火,但总有人会问为什么要读书?背读千首又有何用?大部分读过的书或文字,时间久了都会忘掉,那读书的意义何在?这是我见过最好的回答:“小的时候我吃了很多东西,其中的大部分我已记不清是什么,但我知道,他们已经成了我现在的血和肉”。读书,也是如此。它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影响了你的思想,你的言行,你的形象。
这就是读书的意义,它在于加强修养,提高自己的品德,使自己达到完善的境界。简单的说,读书可以修身养性,把读过的书融合到自己血液中,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,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品德。
为何读书?
读书的目的是什么?很明白,就是为了获取知识,把这些知识融入到身体中,提高修养和品德。那么,究竟什么是知识呢?
知识是符合文明方向的,人类对物质世界以及精神世界探索的结果总和。
知识也是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(包括人类自身)的成果,它包括对事实、信息的描述或在教育和实践中获得的技能。它可以是关于理论的,也可以是关于实践的。在哲学中,关于知识的研究叫做认识论,知识的获取涉及到许多复杂的过程:感觉、交流、推理。知识也可以看成构成人类智慧的最根本的因素,知识具有一致性、公允性、判断真伪要以逻辑为依据,而非立场。
看起来虽然很难理解,简单的来说,知识就是世界运行的原理,包括自然和人类社会。通过读书,掌握了这种原理,那么你在以后的人生过程中,可以更好的理解这个世界,可以见微知著,更好的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。
如何读书?
经常看到一些新闻,说xxx博士做出一些素质低下的行为,如果放在概率上,这就很容易理解的。因为读过的书不同,对人的影响也不同,这种行为表现的差距就很大。现代社会是功利性的社会,读书的目的都具有功利性。这从整个国家的教育体系中就可以看出,整个学习过程,很多时候都是学习一些工具性的知识,例如法律、数学、物理、化学等,而忽略了修养性知识的学习,比如:经典诗词、古典文学、经典专著等。
在能力范围内,尽可能的获取高学历,这是我们谋生的手段和方式。同时,也要主动的读些修养心性的书籍,这样对于以后的发展可以起到巨大的作用。如何理解呢?如果用现代很直白的话来形容,就是:“德才兼备”。
“有德有才,破格重用;有德无才,培养使用;有才无德,限制录用;无德无才,坚决不用。”这句话几乎成为用人的标准,可见品德的重要性。
终身读书?
终身学习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,读书也应该成为终身的事情。读书的目的就是推陈出新,提升品德。社会的快速发展,对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,不断适应社会,才能在社会上更好的生活,这必然要求不断的读书,而且需要根据社会的需要来选择性的读书。
朱元璋,明朝的开国太祖,虽然没有读过私塾,但在整个发家史中,几乎是与书相伴,向不同的人学习,不断的成长,克服自身固有的困难,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,不断适应战争的需要,最后成为开国太祖和一代明君。
毛泽东,新中国的缔造者,他的学历也不高,在以后的战争生涯中,不断的搜集书籍,不断的学习和总结,成了伟人。而且留下了名句:三天不学习,赶不上刘少奇。由此我们发现两人在读书上,几乎是一致的。
反观现在的很多人,以各种理由不读书,有人以为自己学历很高就放弃了学习,有人以为自己不具有学习的能力,还有很多人认为没有钱就不学习……各种误解并存于社会当中,可他们忘记了读书的初衷。
三年前高考结束后,曾亲眼目睹很多考生就撕书来发泄自己的不满。仔细想来,这是对读书的亵渎,也是功利性教育的危害,讨厌读书、没利益就不读书,这种思想已经蔓延到整个社会,对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,同时也造成了不可限量的损失。
信仰读书?
人和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?是不是有信仰的活着,有追求的活着。有信仰有追求的人,每天都会活的开心、活的踏实;而没有任何追求信仰的人,目光呆滞,思维停顿,每天都活在浑浑噩噩当中。用通俗的一句话来讲,人应该是活在希望当中的。
人还是需要有理想,万一实现了呢?这句话激励了很多的人。理想最大的作用不在于能不能实现,而在于理想给了人希望,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,提高自己。
让读书成为一种信仰,当空闲的时候,不是拿起手机打打“农药”、吃吃鸡,而是拿起一本书,随意的阅读;让读书成为一种信仰,当心情暴躁时,不是肆意发泄自己的脾气,而是拿起一本书,在阅读过程中消磨自己的戾气。让读书成为一种信仰,当看到山川美景时,不是大喊:卧槽TMD真美,而是由衷的想起: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。
读书是一种最低成本与思想者的交流,是一场不需要舟车劳顿的远游,是一块修养身心的磨心石。
要么读书、要么旅行、要么锻炼,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。
编辑/排版:小璐
| 上一篇: 儒家雅量,道家气量,佛家心量 |
| 下一篇: 【清明】回乡,祭祖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