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有两个人带动了传统艺术发展
一位是唱京剧的王珮瑜
一位是说相声的张云雷
王珮瑜
“世界上只有两种人,一种是喜欢京剧的,另一种是还不知道自己喜欢京剧的。”
戏台上羽扇纶巾,一招一式透出无限英姿,一瞋一怒牵动票友心绪,响亮的唱腔加上细腻的古典唱词,铸造出一个儒雅俊秀的“风流人物”。
张云雷
“太阳落下山,秋虫儿闹声喧,日思夜想的辫儿哥哥,来到了我的门前。”
身材颇高,相貌清秀,舞台风格活泼有张力,塑造的人物形象可爱生动,擅长太平歌词、莲花落等,以唱为主,被称为少年太平歌词老艺术家。
王珮瑜和张云雷,一个说相声的,一个唱京剧的,为什么把放在一起讲呢?
首先,他们所从事的相声和京剧都是传统艺术行当的代表。
其次,这两个人都让更多的80、90的年轻人关注并且喜欢上传统艺术。
最后,他们都因自己的宣传方式和影响力而被一部分主流所质疑着。
传统艺术的何去何从
京剧被尊为国粹,即是大雅,而相声内容风格混杂,也总免不了被说大俗。尽管很多传统艺术现在被分为三六九等,但放在以前,这两者都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节目,也是演员吃饭挣钱的手艺。
虽然就连初高中生的课本都一直在讲宣扬传统文化,继承传统艺术,但不得不承认,在当今娱乐文化盛行和外来文化冲击下,传统的东西想要毫发无损的继续走下去是有一定难度的。
传统艺术如果只能曲高和寡,束之高阁才算是保持传统的精髓,那被人们慢慢遗忘也只是迟早的事。
当年轻人遇上老艺术
王佩瑜和张云雷,从能力上来说都算不上他们各自行业里最顶尖的那一个,但是限于时代,我们又必须承认,和当代同龄人相比较,他们都算是佼佼者了。
在各自的行业里,他们都规规矩矩的守着该坚持的原则,既没有把这门艺术单纯当成赚钱的手段而糟践了,同时又保持着对它的敬畏和热爱。
而难得的是,他们让更多年轻人喜欢上这些传统艺术。王佩瑜搞清音会,参加各类综艺节目,提高自己的曝光率,一方面以京剧人的身份向大众推广京剧,另一方面又让大众了解京剧人和京剧。而同样的,张云雷参加了和喜剧、相声相关的综艺节目,包括最近的国风类型的节目,将相声的推广和自身推广的结合在一起。
他们收获了一大批粉丝,传统艺术也受到了更多的了解和关注。
瑜老板
张二爷
传统艺术活着 一切就有希望
王佩瑜频繁亮相综艺,被说是借着国粹京剧的名头为自己揽名声,张云雷粉丝开创了“荧光棒相声”的先河,被批评是相声病了。
可他们真的做错了吗?拿张云雷举例子,他的出名让相声活在了更多人的心里,这难道是什么坏事么?
喜欢张云雷的人,有一部分沉迷于张云雷的颜值以及和九郎组cp卖腐等等之中,不懂规矩,现场刨活。有一部分,听了张云雷,喜欢上了相声,又去找来了那些老先生的相声听,渐渐觉得张云雷年轻,功力不够,爱笑场又接不住哏,渐渐脱粉。还有一部分,渐渐知道他也有短板,但愿意陪着他慢慢成长,愿意规规矩矩听相声。
这三部分之中,第一部分会伤害张云雷作为一个相声演员的前程,但是没有一部分会伤害相声这个行业。爱听相声的人会因为这些人对张云雷不屑一顾,但还是会爱听相声。
所以,不敢说张云雷对相声有多大功劳,但起码是个正向作用。王佩瑜亦是如此。
他们的表演是传统的,他们和观众的关系是完全现代的。
以前那个时期,传统艺术比较大众化,但是现在却很少有人听,所以许多人也遗憾于传统文化的缺失。
而在这个娱乐风尚盛行的时期,如若把握不好其中的度的话,很容易让这种极其脆弱的事物陷入娱乐化的风潮,而丧失了它的本体地位。传统是过去与现在的连接,是一个流动于过去与现在的事物。一个文化断层,根基不受国民重视的民族是危险的,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一行列之中,在体会传统艺术之美的同时,做一个坚定的守望者。